9月20日至24日,为期5天的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陕建集团作为陕西省建筑业领域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在本届丝博会上全面展示了集团“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三大领域的特色成果和实践经验。
陕建华山建设集团作为陕建集团“绿色化”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首次以“绿色运营”主题亮相丝博会,展示了盐碱地治理项目成效,吸引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目光。
9月22日,陕西省副省长陈春江参观指导陕建展厅。
近年来,集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重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吉林省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贯彻陕建“11359”工作方针,向新而行,大力实施“环保+”战略,牢牢把握盐碱地治理发展机遇,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的融合思路,全力以赴拓展环保领域市场,有力地推动了集团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集团先后完成的吉林省大安市龙海灌片03片区(一区一标段)种植整改项目,以及大安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改善水田)项目一期施工五标段,二期、三期施工七标段改建项目,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关注报道。
针对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特点,集团推行了以水压碱、以稻治碱的科学模式,实施以培肥地力为核心的综合土壤改良技术。同时对盐碱地治理项目全要素信息进行采集、汇聚和分析,建立盐碱地治理项目数据库,实现了盐碱地治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应用。2023年,项目种植水稻首产产量达12450斤/公顷,到2026年最低产量将达15000斤/公顷以上,使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米粮川。
今年二季度,集团又首次以社会投资人身份,成功中标吉林省大安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小西米片区)项目一期八片区项目和二期五片区项目,成功从施工总承包商转型为土地治理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集团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践行陕建集团“四新”战略,实施“四化”转型,紧盯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探索为平原、沙漠、戈壁等不同地质类型提供综合性整治服务,持续拓宽集团产业发展空间,打造独具竞争力的“环保+”品牌。
展会期间,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范蓬震向陕建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继东汇报了华山建设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的成效及在建项目建设运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