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建华山建设集团第八工程公司,提起曹仁杰的名字,同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青年工程师作为公司BIM技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2025年陕西省第十届“秦汉杯”BIM技能竞赛中勇创佳绩,斩获一类成果奖。这一优异成绩不仅实现了集团在该项赛事中最高奖项零的突破,更彰显了集团在BIM技术应用领域的卓越实力。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国内建筑行业初露端倪时,33岁的曹仁杰就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关键技术。“大学时期学习了建筑工程管理,2020年第一次接触BIM技术,我就被它的可视化、协同性和模拟性深深吸引。”回忆起当初的选择,曹仁杰眼中依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为了掌握这项前沿技术,曹仁杰开始了艰苦的自学之路。白天忙于项目施工,晚上就埋头钻研BIM软件操作。同事经常能看到他对着电脑屏幕反复调试模型的身影。“那段时间,Revit软件的操作手册都快被我翻烂了。”曹仁杰笑着说。
真正的考验来自呼伦贝尔万达广场项目。这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涉及专业种类繁多,各系统管线错综复杂,传统施工方法面临巨大挑战。“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狭小的施工空间内要布置大量机电管线,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碰撞返工。”项目总工王国胜回忆道。
曹仁杰带领技术团队迎难而上,运用BIM技术建立了精细的三维模型。通过虚拟建造,他们提前发现了300余处管线碰撞问题,优化了管线排布方案。特别是在支吊架专项施工中,曹仁杰创新性地采用BIM技术进行荷载计算和布置优化,不仅确保了施工安全,还节省了4%的材料成本。
“最让我自豪的是铝单板幕墙的优化设计。”曹仁杰指着项目效果图介绍,“通过BIM技术分析,我们将原设计的双曲面优化为单曲面,在保证外观效果的同时,节约了12万元的施工成本。”
2024年,在陕建控股集团“技术能手”竞赛中,他凭借过硬的BIM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从数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陕建控股集团“技术能手”称号。
如今,曹仁杰正将目光投向更前沿的领域。在呼伦贝尔项目中,他和团队率先应用“BIM+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了对人员、机械、材料等要素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手机APP,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曹仁杰演示着系统功能,语气中充满自信。
“曹工不仅技术过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乐于分享的精神。”新入职的邱嘉豪感激地说。在曹仁杰的带动下,第八工程公司已形成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钻研BIM技术。
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集团技术能手,曹仁杰用3年时间完成了职业蜕变。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实现人生价值。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技术之路没有捷径,但每一步都算数。”